新年的时候给今年做了个规划,大概就是要看多少书,完成多少门公开课之类的。我计划今年看四十本书,到现在确实看书这个目标是一直在做,目前正在看第十五本,但问题是我看的书种类太单一, 读完的书14本有13本是小说,3本村上春树的,7本东野圭吾的,1本余华的,1本石黑一雄的,1本川端康成的,还一本是《One hour bitcoin》,看到kindle广告推荐,就读了下。现在读的这本又是东野圭吾的。 为什么喜欢读东野圭吾的书,最大的原因就是容易看进去,东野圭吾小说基本都会很早就开始设置悬念,一直吸引你读到小说结束。东野到现在写了90多本小说,说实话我是都想读完的,按照现在这个进度差不多要两年,但我觉得读到书的种类应该多种多样,不能局限于一个题材,一个作者的书。虽说看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消遣,是磨时间,但如果能看一些让你扩大视野,增长不同方面的见识的书也许会更好。还有一类书我称之为“硬书”,它的一个特点是全英文,领域多为心理学,社会学或经济学,作者是非常有名的人物,可能是大学教授,可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,我认为这类书读完会大有益处。为什么要看英文的,我觉得如果作者本身是用英文写作的话,原著会更原汁原味点。这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,就是难读懂,自己的英文水平看看新闻,维基百科还可以,看原版本确实有不少不认识的单词,如果看的时候被一个词卡住而不懂句子意思会比较头疼,更多时候都懒得查字典,直接跳过去,最终造成内容理解不深,甚至完全不理解,直接忘记,它毕竟不是小说,脑子里不会出现画面。
看完这一本东野圭吾的《梦幻花》,就打算看看“硬书”了,同学推荐了一本《thinking fast and slow》,看了介绍觉得很不错。另外之前在Jordan Peterson那个视频比较火的时候,我也买了它的一本名字鸡汤为很浓的书,《twelve rules for life》,很惭愧的第一章都没看完。自己也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,尤其是共时性,解梦这块,但对心理学总体还知之甚少,也不知道从哪本书哪个作者入手读比较好,就知道几个比较有名的心理学家,荣格,佛洛依德等,估计会先读下他们的基本经典著作
还有就是一年看多少本书这个计划当然不是固定的,只是为了让自己养成一个多看书的习惯,现在这个习惯确实是养成了。总而言之不能为了看书而看书,看了之后能得到一些思考,写个读书笔记是最好的,自己也许是懒得写了。